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公告通知  政策文件  专家视野  他山之石 
最新通知: · 【通知】关于召开沈阳工业大学教学科研和学科工作暨一流大学建设推进会的通知         · [通知]关于开展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专题培训会的通知         · [通知]沈阳工业大学关于开展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工作的通知         · [通知]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委书记刘自康同志在解放思想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大讨论动员会上的讲话的通知(沈工大党发[2018]71 号)         · [文件]关于在全校开展“解放思想推动学校‘双一流’ 建设大讨论”的实施方案(沈工大党发[2018]74 号)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提质量 强动力 有效助推“双一流”建设
 

科研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更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必备内涵。开展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根本措施,是高校服务社会、增强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6月5日召开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工作暨一流大学建设推进会,梳理总结了我校科研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阐明了亟需完成的任务与举措。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全校上下要牢固树立科研强校的意识,有效激发和培养科研工作热情,营造人人想做科研,能做科研,做好科研的良好工作氛围;在巩固传统特色优势、构筑高端创新平台、推进成果转移转化、改革科研体制机制等方面强势发力,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一流大学建设。

今日刊发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世杰同志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工作暨一流大学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要点,供全校上下学习领会,贯彻落实。



提质量强动力

有效助推“双一流”建设

 

现状与问题

 

我校科研工作的现状表现为,科技工作顶层设计逐渐完善,科研服务功能逐渐拓展,科研发展势态逐渐趋好,跨学科科研团队建设得到新发展。

对照“双一流”发展目标,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科研能力水平不高,缺少标志性研究成果。总体上看,我校自身科研能力和水平不高,科技前沿把握不到位,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视不够,缺少重要科研成果,尤其缺少特色标志性科研成就。二是学科支撑乏力,缺少稳定的科研发展方向。我校科研方向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好,很多学科存在团队弱、方向少、内容落后、重点不突出等问题。科研方向特色不突出、科研工作不均衡问题明显,学科团队机制不健全、研究方向不稳定等问题普遍存在。三是科研合作意识不强,缺少有影响的科研团队。现有科研团队凝聚力不够,没有形成梯队合理、队伍稳定、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科研团队。跨学科、多团队组合作战的能力较弱,不适应“新工科”建设需要。四是扎根服务土壤不深,缺少稳定的合作对象。对外科技合作多表现为一次性服务,缺少长期、稳定的合作企业;科技发展趋势预判不够准确,市场导向意识较弱。

 

任务与举措

 

(一)定目标

要以加速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科研核心竞争力提升为重点,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突破,以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特别是以服务辽宁经济建设为目标,彻底摆脱纵向科研不高、横向科研不深的局面。两年内,力争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60项以上,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和省重大专项5-6项(课题突破20项);省部级奖项超过10项,并再获国家“三大奖项”;打造100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开展技术攻关、省内科技成果转化200项以上,科技产业总额达到20亿元。

(二)抓服务

服务的关口要前置。各相关职能部门、各级领导、各学科带头人,都要充当起振兴沈阳工业大学科技发展的服务员,担负起把握方向、聚拢资源的新任务,创新服务理念与服务举措。服务的内涵要拓展。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要培养经理人;在知识产权保护与使用方面要培养代理人;在对外合作方面要培养联络员、情报员、观察员;在趋势研判方面要培养领航员。

(三)建团队

把握带头人的引育。要大量引进和培育胸怀坦荡、视野开阔、造诣深厚的复合型科技创新创业带头人,在各个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要以“双一流”建设目标为导向、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深刻理解把握“新工科”建设内涵,5年内培植出30个多学科交叉、科研教学共融、产教协同发展的科研团队;要开展多领域融合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和工程应用研究,为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探索新模式。

(四)调政策

调整人事政策。人才实行分类管理、各尽其职。突破人才模式壁垒,允许学科带头人与高新技术企业领创办者的双重身份,实施高端人才共引共育。调整科技与财务管理政策,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调整成果转化政策,鼓励科技人员以合法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依法享有相关技术权益、经济收益。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形成良性机制和浓郁的创新氛围。未来5年,助推我校科研人员创办企业10家,孵化上市公司3-5家。

(五)促合作

校内合作方面,加大跨学科合作模式的复制推广力度,切实推进多学科、多载体的深度、高水平融合。校外合作方面,集聚信息、人脉资源,争取合作立项攻关。推进校企、校地良性互动、深度融合,加强与企业协同攻关,推进科技服务长期、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批市场化的校地、校企新型研发机构,争取用1-2年时间搭建服务辽宁经济发展的校企、校地创新平台10-15个,通过提供持续性技术和智力支持,将学校建设成为企业创新研发部、地方产业发展的技术池,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的“大股东”。两年内,要争取国家和辽宁科技服务亿元资金支持,推进工业技术研究院服务大平台建设。深入挖掘校友资源,“牵线搭桥”拓展科研工作领域。在军地融合方面取得务实成果。国际合作方面,建立定期学术交流机制;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引进国家级外国专家和攀登学者。近2年,每个学院要把引进1个团队、2个著名学者作为基本目标。

要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科研工作既要“顶天”,也要“立地”。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但没有退路,唯有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凝神聚力,为“双一流”建设加装科技创新的动力源,以科技振兴工大!

关闭窗口

沈阳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信息技术与数据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