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学校召开“一流工大”项目工作部署会。党委书记刘自康作为项目组负责领导主持会议并讲话。项目组责任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汇报有关工作。
刘自康指出,学校“十四五”规划是集全校智慧和力量形成的,党委为确保“十四五”规划落实落地,成立了“七个工大”项目组,党委常委会将定期调度督导,狠抓工作落实。就推进“一流工大”建设,他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认清“一流工大”的定位和内涵。在“七个工大”中要明晰“一流工大”和其他几个工大的关系,“一流工大”是统领、是先锋,也是保障,必须提高认识,明确定位。“一流工大”既是实体也是灵魂。“一流工大”是对标党中央“双一流”建设重大战略决策客观存在的实质性任务,也是贯穿其他“六个工大”以及党建“三个工大”建设全领域,渗透学校工作各层面各环节的灵魂。“一流工大”既是个体也是全部。“一流工大”是根源,其他“六个工大”都从“一流工大”中衍生而来。“一流工大”既是方向也是目标。“一流工大”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更是实打实的目标要求。
二是理清“一流工大”建设的理念和思路。世界一流大学都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办学实力雄厚,社会声誉良好,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但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并没有统一模式。学校要按照中央要求,扎根中国大地,体现中国特色,把握教育规律,办好一流大学。要依据社会需求、工科特色和历史积淀,选准方向、聚焦主业,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思路,办出特色。
三是搞清“一流工大”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一流大学建设关键要在内涵建设上提质增效,不能一味贪大求全铺摊子,也不是盲目合作分散资源。要紧盯国家战略和辽宁发展需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深化工大姓“工”的思想共识,将传统优势学科做大,将国家和区域急需学科做精,将适应未来发展新型学科做实。一流工大建设的难点是保持特色鲜明难,要保持学校机电特色优势;做到布局科学难,学科专业要合理布局;协调共生难,各个学科要共存,市场无情操作有情,既要优化调整,又要保障教师饭碗。一流大学建设既要选准主攻方向,又要找准问题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脚下有路。
四是弄清“一流工大”建设的路径和举措。这块要做好五方面工作。第一,要胸怀“国之大者”,优化布局规划。布局决定学校的生命力,要做好布局规划这个“开篇文章”,在“十四五”规划基础上,根据实践和社会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在时间上,要抓当前谋长远,按照“扬工、厚理、优文、补医”总体布局,分年度有计划推进“调停转增”工作,确保最终实现“十四五”目标;在空间上,要优化国内与国外、总校与分校、学校与学院办学布局,补齐短板,错位发展;在规模上,要把握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优化本科生与研究生、博士生与硕士生之间的规模布局。第二,着眼立德树人,实化育人举措。要从师资队伍和学生培养两端发力。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有一批“大先生”,要按照总量扩大,存量优化,缺量解决,质量提高的要求,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用好一流大学建设的“金字招牌”,用好评价考核“指挥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要抓好学生这个重点和增长点,只要学生都一流,我们的工作就一流。以“家”文化建设为基础,深入推进学生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好“三全育人”格局和“十全育人”体系,大力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做实做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五育并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整顿课堂纪律,形成工大教学文化。第三,坚持目标要求,细化质效考核。要参照省里绩效考核体系,量化“一流大学”建设考核指标,具体到年度,责任到部门,细化到人头。第四,立足服务振兴,强化能力提高。要坚持对内对外两方面发力,确保服务质量。对外要加强各类科研平台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团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出更多“国字号”科研成果,提升服务辽宁振兴实力,树立工大良好形象。对内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主动作为,提高服务能力。不要等任务分解,等领导批示,要做到有没有领导批示,办得一样快;有没有领导关注,办得一样好。同时,要时刻绷紧讲政治这根弦,坚持稳字当头,做好重大敏感节点的稳控工作,坚决守住风险底线。第五,围绕体制机制,深化综合治理。成立项目组的初衷是由校领导挂帅,牵头推进重大事项。日常工作按照工作要点,常规推进。重大事项、非常规办法推不下去的,才由项目组统筹协调。要抓重点保重点,一流工大项目要突出工作重点,抓住核心指标,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保障强保障,做足资金、组织、体制机制各类保障,特别要加强干部保障,没有干部去干,什么工大都是空话;要抓落实善落实,带头抓落实,善于抓落实,层层抓落实,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刘自康强调,这是一流工大建设项目组首次会,以后还要召开调度会、推进会、验收会,切实把一流大学建设落到实处。
近期,校领导郭连军、袁晓光、何又春、白秋艳等也分别组织所负责项目组召开工作部署会,推进工作落实。